聚焦“AI+”赋能未来教师:2025年教育见习系列活动概览

发布者:网站管理员发布时间:2025-11-04浏览次数:12

为深刻领悟教育部《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》精神和把握人工智能对教育变革的挑战与机遇,我院于今年910月组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(师范)专业学生开展了一系列以“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”为主题的教育见习活动。活动旨在引导师范生重塑教育理念、熟悉AI课程生态、把握前沿教学范式、实践AI+科创技能,全面提升师范生在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专业素养与教学胜任力。


理念重塑:探索AI时代的教师“人文”定位

924日,上海市实验学校西校的吴俊老师受邀来校,为2024级(大二)计算机师范生带来题为“教育×我=?——教育土壤中的自我探索”的专题讲座。吴老师结合26年从教经历,分享了她从“权威型教师”转向“心灵陪伴者”的心路历程。她强调,在AI技术日益强大的今天,教师的价值更应体现在对学生内在动力、心理韧性与创新思维的培养上。她通过“项目化学习”(PBL)和“正念练习”等课例,启示师范生:未来教师的核心竞争力在于“点亮自己,点燃学生”,实现AI无法替代的人文关怀与全人教育。



课程解码:解析中小学AI通识课程“如何教”

为帮助师范生应对中小学AI课程的落地实践,925日,黄浦区教育学院人工智能教研员徐嫣琼老师带来了《人工智能基础课程的思考与实践》的专题分享。徐老师系统梳理了国家与地方的AI教育政策,并以上海市地方课程为例,详细拆解了AI课程的单元规划与评价方式。她重点展示了如何通过“九宫格权重游戏”(类比神经网络)、“班级小组长机制”(类比卷积神经网络)等不插电、生活化的教学设计,将抽象的AI原理转化为学生可理解、可参与的活动,为2023级(大三)计算机师范生提供了丰富实用的教学“工具箱”。



一线观摩:直击“决策树”算法课堂“同课异构”

1010日,学院组织2024级(大二)计算机师范生赴奉贤中学,实地观摩了一场围绕“决策树”核心算法展开的“同课异构”公开课。奉贤中学资深教师陆姝贤以“夏日挑西瓜”的生活情境导入,引导学生从经验判断走向科学建模;而实习教师刘增峰则以“开发自然观察AI助手”为项目主线,带领学生在实践中构建模型。课后的研讨环节,师范生与奉贤中学信息组老师一起就“如何把控时间节奏、聚焦核心素养开展教学”与“如何利用AI工具辅助教学”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,师范生在真实课堂的对比与反思中,领悟了AI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。


 


动手实践:玩转“行空板”赋能AI+科创教育

为打通理论与实践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1023日和1030日,2023级(大三)计算机师范生分批走进浦东新区蘑菇云创客空间,开展了“行空板K10创意智造”主题工作坊。通过“智能门禁”“语音控灯”等项目案例,同学们系统学习了如何利用集成了AI视觉与语音功能的开源硬件(行空板K10)进行编程和开发。在下午的“创客马拉松”环节,各小组围绕“能解压的玩具”主题,在两小时内完成了从构思到原型制作的全过程,将AI技术与编程、动手实践相结合,亲身体验了“AI+科创”教育的完整闭环。


 


本学期系列见习活动从理念更新、课程解析,到课堂观摩、动手实践,构建了完整的学习链路。这些活动不仅是专业成长的阶梯,更是未来教师拥抱智能时代、赋能基础教育创新的重要起点。学院将继续深化校企合作、与实习基地学校联动,为培养具备AI素养、创新精神与教育情怀的卓越未来教师持续努力。

(供稿、摄影:计算机系)


Baidu
sogou